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院部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思政半月谈——名师名校名人进课堂”系列活动

编辑:何丹丹        预审:         终审:         添加日期:2025年11月04日 15:26       点击:

11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博爱楼成功举办“思政半月谈——名师名校名人进课堂”系列活动。活动邀请五位来自教育、公安、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思政教育、安全管理、教学实践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为全体师生带来一场思想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活动以“名师引领、多元融合、实效赋能”为特色,通过案例剖析、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深化了对思政育人内涵的理解,展现了学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

品牌赋能:映山红德育品牌的山区实践

池州市名校长徐礼义以“打造德育品牌助力山乡教育”为主题,深入阐释石台中学“映山红”德育品牌的构建路径。他提出,德育品牌建设需立足地域特色,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通过课程开发、实践养成、文化浸润实现“底线、底蕴、底气”三层次目标。例如,石台中学通过整合红色党史资源、家风教育课题研究,以及开展“映山红”主题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使德育工作系统化、品牌化。徐礼义强调:“德育品牌不是口号,而是通过日常活动精细化、家校社协同化,让价值观内化于学生行动。”

1536F0E

安全筑底:交通法治与反诈防骗的双重防线

池州市最美退役军人熊小进结合真实案例,剖析了大学生群体中高发的交通安全与诈骗风险。他详细解读了酒后驾驶、分心驾驶、电动自行车违规载人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并演示了安全带正确使用方法,强调“上车即系安全带”是“最低成本的生命保险”。在反诈环节,他提出“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并号召学生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筑牢技术防护网。讲座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增强了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15B35D2

一体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创新的马鞍山经验

特级教师吴望民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并分享了马鞍山市的实践成果。他提出,一体化需坚持“顶层设计与学段差异相结合”,通过机制建设(如三年行动方案)、金课打造(如人民公开课平台上线课程)、师资共培等方式,实现“启蒙—打底—提升—担当”的梯度目标。他以“礼敬爱国者”品牌活动为例,结合视频案例说明如何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多学科融合,让思政教育“落地、落细、落实”。

13A9EC0

声影传情:演讲能力提升与思政微课转化

省级演讲比赛特等奖获得者秦红艳以“大学生如何提升演讲能力”为主线,从写稿、表达、展示三方面拆解技巧。她通过对比朗诵稿与微党课获奖稿的差异,强调“理论需扎根故事”,例如将个人支教经历升华为“民族团结与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在表达层面,她示范了如何通过重音、断句、对象感破解语言“散、硬、平”问题,并现场指导学生调整演讲姿态。她指出:“马院学子应善用演讲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思政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18E0BA

春风化雨:班主任管理的艺术与情怀

池州市高级教师、名班主任吴爱军以“春风化雨润心田——浅谈班主任管理”为题,结合三十年班主任经历,从“助力成长、岗位职责、基本素养”三方面展开。她通过真实案例,如转化“问题学生”的长期陪伴、家校沟通的智慧化解矛盾,强调班主任需“用爱心定位角色,用专业把握尺度”。她提出:“班级是德育的微观土壤,班主任应以身作则,将品牌意识融入活动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文化浸润中自主成长。”

12DF2C

本次活动涵盖德育品牌建设、安全法治教育、思政课一体化、演讲能力提升、班级管理艺术等多维议题,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师生需求。现场互动频繁,学生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实用、案例生动,对思政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具有启发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鲍红信总结指出:“‘思政半月谈’为师生搭建了与一线实践对话的重要平台。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将优质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培养专业扎实、情怀深厚、担当有为的思政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蔡圆寒/编辑:何丹丹、王敏/审核:鲍红信、袁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