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池州学院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学校在校园网和官微开设“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专栏,持续推送各单位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育人过程中的特色做法与工作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办学理念,全面实施“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专长分流、合作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着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聚焦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推进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法治理念贯穿立德树人和治院办学全过程,建立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教职工会议、学术委员会等民主管理协调统一的决策机制,形成了党政合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良好格局。学院党委全面落实“五个到位”,党支部落实“七个有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做到全覆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明显增强。
学院党委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形成党建+特色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办学成效显著提升。近年来,学院党委荣获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成功获批校级党建工作“双创”项目1项;荣获校级“样板党支部”1个,“优秀基层党组织”2个;荣获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共产党员”5人、“教书育人楷模”5人、“优秀教师”2人、“最美教师”2人、“最美辅导员”2人。

聚焦人才引育,做强师资队伍
近几年来,学院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多途径引智引才,初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当前,学院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博士29人,占比29.9%,高级职称36人,占比37.1%,双师型或有工程背景的教师41人,占比42.3%。教师中,有安徽省拔尖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0名。建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青年教师在校内外教学竞赛中,获行业特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5项。
聚焦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学院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践行“以学生为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学院现有的6个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双特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统计学获批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网络工程获批省级振兴计划项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获批“六卓越一拔尖”项目以及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智能科学与技术获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项目。获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通过建设,逐步形成了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人工智能专业群。

学院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高等代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数据结构》等13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并建立了学练训赛一体化课程教学平台,不断推进课程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形成优质课程体系。在教材建设上,近五年主编教材7本,其中2本获省级规划教材立项,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学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学院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积极推进学科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校级高峰学科,建立了人工智能等4个学科团队,其中1个为省级学科团队。建立了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智慧教育装备与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近三年,教师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在《Information Fusion》《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TOP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2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30余名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人受聘企业科技副总,横向经费1000余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外出交流与学习。邀请中科院院士沈维孝、田野、汤涛,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会长FukuzawaEiji等国内外专家30余人次来校交流指导;选派6名教师赴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研学访问;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电子商务、工程及科学领域的分布式计算和应用”国际会议,承办了“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2022年年会”等学术会议5场。扩大了师生的交流圈、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聚焦实践创新,培育应用人才
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学分,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比均超过30%。构建集层次性、个性化、系统性于一体的 “三合一”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学院打造了学练训赛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配置了丰富的项目案例教学资源,改造了学习环境,推进理实一体、学用结合教学模式,大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
学院建有安徽省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安徽省级IT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以及安徽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近三年,学生立项大创项目国家级34项、省级77项,发表SCI论文2篇;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399项,其中一等奖52项,特别获得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2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1项;学生获得华为、工信部等认证200余人次,并在学校开展在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育人成效彰显,近几年,年终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92%,近1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

未来,学院将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专业内涵发展,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持续加大人才“引育留用”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水平;持续加大第二课堂力度,践行“三全育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供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张永/编辑:袁梦成、王敏/审核:刘胜、陆克中)